2)第123章 边军的密奏(第三更)_我在大明当暴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还讨论起养猪的事了?

  但是皇帝都问了,郑崇俭便硬着头皮道:“陛下圣明睿智,愚臣全凭陛下安排。”

  “郑大人又在跟朕打太极了。”崇祯笑道,“袁崇焕,你来说说这件事。”

  袁崇焕出列道:“陛下,给将士们加肉自然是好事,臣倒是觉得,此事全部交给民间去办,朝廷到时候直接买便是了。”

  袁崇焕说这话是有足够底气的,他在辽东一带屯粮。

  例如把锦州打下来后,就把附近的田分给辽东的农民,农民定期交一部分粮食给辽东督师府。

  在广宁也是这种套路,朝廷也是默认的。

  为什么?

  因为袁崇焕除了是辽东督师,还有一个兵部尚书的加衔,他一个兵部尚书要屯田,完全是有那个权力的。

  “孙传庭呢?”

  “回禀陛下,民间养殖能力有限,若是要大规模集中养殖,还是需要朝廷来,不过一旦等大规模集中养殖成熟,可以让民间来学习,朝廷凡是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。”

  “孙传庭说的对。”崇祯站起来,走到地图面前,“朝廷凡是都要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。”

  “臣也是受到陛下《国富论》的启发。”

  崇祯扫视所有人一眼,道:“你们心里一定有疑问,朕怎么让一个兵部尚书去养猪了?”

  “你们可以去北京大学去看看,朕为北京大学竖立的校训是实事求是,实践出真理。”

  “朕的御厨房的肉也是猪圈里养出来的。”

  “朕要跟你们说的第一点就是,吃饭的事,就是天大的事,老百姓要吃饭,将士们也要吃饭!别说兵部尚书要定期去养殖场巡检,朕也要去!”

  “你们都是地方上的巡抚、总督,军政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,就是军饷,朕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军饷有问题!”

  “你郑崇俭在西北,朕就让人在开养殖场,你杨嗣昌在草原上,朕就让人给你送去牛羊!”

  “军镇里的军饷有问题,朕会找阎鸣泰,但你们也有连带责任!”

 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?

  这是告诉在场的人,以后不能军饷出了问题,就简单的往兵部甩锅,大家都有责任。

  众人道:“陛下圣明,臣等谨记陛下教诲。”

  “阎鸣泰你给朕重新拟定养殖计划,所有重新整顿的军镇,都要供给充足的猪肉!”

  “是!”

  崇祯这话里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,没有重新整顿完的军镇,可以先不供给。

  现在哪些地方没有整顿呢?

  那就多了,现在新军政能覆盖的地方就只有辽东、蓟镇、宣府和中央军,往西边走的大同到宁夏,都行动迟缓。

  要不然这一次崇祯也不会把这些个总督全部召回来了。

  是该施加一些压力了,军队的反腐也绝对不能妥协。

  大明朝军队的腐败,可一点也不比行政的腐败逊色。

  这第一点说完了,就要说第二点了。

  第二点才是重点。

  什么呢?

  敲山震虎!

  这里有些总督实在有些不像话。

  你比如三边总督杨鹤,你说他这个人吧,正直、忠诚,但是有一个大问题。

  什么问题?

  老好人!

  老好人怎么整顿军队?

  再比如郑崇俭,他与杨鹤就有矛盾,两人都在西北,平日里也是斗得不可开交。

  在比如大同总督张宗衡,与山西巡抚耿如杞就有无法调和的矛盾,双方在地方上的军政上吵得不可开交。

  崇祯取出一份奏疏,道:“这是有人给朕呈递上来的一份密奏,诸位想知道这份密奏里写的是什么么?”

  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。

  。中文阅读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