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90章 隐患_天下末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王可愿一闻?”

  “噢~说!吾等治国,毕竟是亲历亲为,身在局中,难察端倪。”

  “大王且听嘉一一道来。”

  郭嘉将与荀攸的那番谈话,悉数尽告,包括荀攸说的那几句商君书垦令内的几句话。

  良久....

  高诚眉头紧蹙不展,回味过来后,问道:“奉孝怎么看?”

  “工赈之法,确实是吾大周重要之国策。若无工赈,吾大周绝无金日之盛。而金,工赈使百姓趋之若鹜,荒废耕田,必然有之。更使百姓得以巨利,心生安逸,亦是必然。但天下未定,不宜立断。”

  这些便是归途中自己所想的一切。

  工赈弊处虽已彰显,但其带来的好处,也是显而易见。

  比如,大周几次动兵,都是十几万,乃至二十万人马。这么多战兵,需要的民夫数目极为庞大。若无工赈所带来的劳役日俸,几十万民夫会心甘情愿?

  还不都是为了钱和粮食,能够养家糊口。运气好,还能够得到军爵或是民爵,光宗耀祖。

  自周国建立以来,几乎战无不胜,靠的可不仅仅是军队强悍的战力,还有庞大的国力,以及庞大的民夫队伍。否则,纵是军队再强,纵是国力再盛,军需物资送不上去,还是白搭。

  高诚没有当即说话,而是再度于脑海中想着工赈利害。

  当年大水,国朝百余万口,流离失所,国库粮钱紧缺。光养着那些流民可不行,所以自己借鉴来了以工代赈之法。

  效果非常明显。

  到了后面,国朝稳定下来,可工赈始终在继续。于是,传承千年的徭役制度,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。

  因为,在工赈之前,服徭役、兵役是每个成年男子必须要做的事情。而且,国朝只需要管饭就行。

  可工赈又管饭,还发俸禄,一月一结的工资制度,就稀里糊涂的被带了过来。

  原本的徭役制度,自然被冲成了烂瓜皮。

  搞得现在,大周的徭役和工赈已经不分你我了。工赈是管饭加发工资,徭役也是管饭加发工资。

  噢对了,还包住!

  自己都干了什么啊?

  想到这里,高诚不由嘴角流露出苦意。

  付出的代价当然大,比如之前的伐蜀之战,四五十万民夫,光是钱一天就得出去几百万。所幸,大周的工资,随时可以从钱变成粮食。

  那些民夫,也不介意,照领就是了。

  也得亏伐蜀就用了半年,否则大周能否如计划中维持战事两三年都说不准。

  这点,也是金岁刚刚发现的问题所在。

  由于工赈的问题,大周的战争成本,无限度的拔高到了另一个档次。

  一天七八百万,一月就是三亿,一年下来四十亿没的跑了。

  这么多钱,就算是东汉中期,也没如此阔绰啊!

  人家东汉跟西羌连连续续打了三次持久战争,也拢共花了四百亿不到,还是分成了五十年。这要是换成大周,五十年内打三十年,一千多个亿,谁顶得住。

  直到金岁,大周的财政收入,才堪堪达到八个亿啊。

  也许,等到明年益州赋税加上,估计能超过十个亿,可也是让人揪心啊。

  好在,问题出现了,想办法解决便是。

  “民有富,而忘危。这一点权且不用担心,孤有的是办法!”

  高诚沉下心来,没有将此事太放在心上。

  忘危?

  想的美,这时代又不是后世。

  值处乱世,只要战事一起,他们有点小钱了反而会更加卖力。因为,敌人杀进来了,他们又得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。

  只要宣传做的好,忘危的问题不大。

  毕竟不是巴蜀、江东这般偏安的地方,关中脑门上还顶着大大的两个字,鲜卑!

  此外,老百姓手里有钱了,才会刺激经济啊。

  最庞大的人群不消费,仅靠那一小撮有钱人消费,大周内部的商税,根本上不来。光靠外贸的话,完全没能力像西汉那般,打持久型大规模战争。

  “难题是,如何在工赈实施的同时,保证百姓不会荒废耕田?奉孝,可有法子?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